187個“蔬菜產房”育苗华体会官网225億株
“以前靠人工點種,一天最多播200盤,現在機械一天能完成3000盤,出苗率穩定在98%以上。”3月15日,在寧夏廣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育苗中心,操作員李海燕輕觸屏幕,全自動播種機立即運轉起來,精准地將一粒粒西瓜種子嵌入基質中。不到10分鐘,一盤720株的西瓜苗便完成播種。眼下正值寧夏拱棚蔬菜、越夏露地蔬菜、露地瓜多茬口育苗生產關鍵時期。在自治區園藝站的統籌推進下,一場以科技裝備提升為核心的集約化育苗變革,正為全區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走進西吉縣馬蓮鄉寧夏向豐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育苗基地,消毒處理設備正對基質進行高溫滅菌,工人隻需通過中央控制系統,就能實時監測苗床溫濕度。“過去育苗怕病害、怕凍害,現在從播種到催芽全流程可控,苗子壯實,客戶搶著要。”技術負責人馬志軍介紹,基地今年已為周邊農戶提供500萬株辣椒苗,訂單同比增加20%。
“去年冬季以來,全區187個集約化育苗中心育苗量達22.5億株、同比增加3%,其中,茄果類佔37%、瓜類16%、葉菜類41%,辣椒、櫻桃番茄、芹菜以及壓砂瓜等作物育苗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以上。”自治區園藝站相關負責人介紹,集約化育苗推動全區冷涼蔬菜新品種育繁推一體化進程逐步加快。
據悉,自2021年以來,自治區園藝站統籌資金對全區24個育苗中心進行改造提升,全自動播種線、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環境智能調控設備等“硬核”裝備的配套,讓育苗效率顯著提高,種苗成本大幅下降。更讓種植戶安心的是,嫁接苗愈合室、病毒檢測儀等配套設施的完善,有效提升了種苗的品質與抗病性。如今,這些高科技育苗中心不僅成為當地蔬菜產業的“孵化器”,更為農戶們鋪就了一條增收致富的“快車道”。
“目前,我們正推動5G物聯網、AI生長模型等新技術深度應用,讓每一株幼苗都帶著科技基因走向田間。”自治區園藝站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外,還積極推廣綠色生態育苗理念,採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環保措施,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加之與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不斷推動蔬菜產業的持續創新和升級。(記者 李昊斌)
人民網銀川3月14日電 (記者梁宏鑫)3月14日,國網寧夏電力公司發布“塞上綠電”品牌。“塞上綠電”將凸顯出寧夏特色產業優勢,展現出寧夏外送綠電、服務全國的責任擔當,並將帶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現在對著手機說幾句話,現場監督檢查意見書、华体会app責令改正通知書、現場筆錄都能全自動生成,就像有個‘全能秘書’跟著。”寧夏固原市原州區三營市場監管所所長海德林展示著新上線的智能系統由衷感嘆:從最初面對新技術的忐忑,到如今將成為“人機協同”的受益者,這種轉型不僅將改變工作方式,更會重塑基層監管的新面貌。…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